财新传媒
2013年12月06日 12:41

世上本无平常女子

世上本无平常女子

  
文/严杰夫
  

   艾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惊讶的不仅在于她写下的全都是短篇小说,更在于她故事里纯粹的女性世界。她用文字让我们见识到,平凡女性的生命内部是如此丰富。所以,是不是可以说,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女性背后,恐怕大多有一个甚或数个秘密。即使我们不曾了解到这些秘密的细节,但这一事实毫无疑问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我认为,这就是门罗在《公开的秘密》中想要表达的全部。
  
  《...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02日 15:29

《街猫》,加拿大文学的“另一面”

《街猫》,加拿大文学的“另一面”

 
文/严杰夫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却又“众望所归”地花落爱丽丝·门罗,或将吸引国内读者去重新发现加拿大文学的魅力。毕竟,在这片被誉为 “文化马赛克”的国度里,远不止门罗和阿特伍德两位优秀的作家。无独有偶,10月初,国内漓江出版社引进了另外一位加拿大著名作家伊夫·博歇曼的代表作— 《街猫》,这给了我们一次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加拿大文学的机会。
  
如果说,爱丽丝·门罗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展现了...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9日 12:48

在历史闪回中重现“大国崛起”

在历史闪回中重现“大国崛起”  1869年5月10日,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托里与联邦太平洋铁路接轨。

 
文/严杰夫

由于是在迅速膨胀中形成,“美国奇迹”早已不只是经济现象,还成了文化现象。托克维尔和波德里亚两位分属19世纪和20世纪的“法国文化地标”,就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那块“新大陆”。在美国建国之初就前往那里寻访的托克维尔,曾经深情赞誉过那片土地,他极力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为此写下了传世的《论美国的民主》。他认为,“美国之伟...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18日 13:04

英格兰:位于欧洲大陆与美国之间

英格兰:位于欧洲大陆与美国之间

 

 

/严杰夫

1978年,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年轻讲师麦克法兰,在他的新作《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 the Family, Property and Social Transition)中,颠覆了历史学界盘桓许久的一些观念。在这本研究英格兰历史上的“占有性个人主义”现象的著作中,麦克法兰向经由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确立起的主流历史认知架构——资本主义是由封建主义过渡而来——发起了挑战。在对英格兰...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11日 12:01

清单里的诗意和浪漫

清单里的诗意和浪漫 按艾柯的看法,纯真博物馆就是关于一段爱情的“清单”。

文/严杰夫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纯真博物馆》中,似乎表现出了一种对物质列举的“强迫症”:“我爱芙颂,也爱她爱过的,甚至是触碰过的一切。我悉数收集起那些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香水瓶、手帕、胸针……将它们放入了自己的博物馆。我建成了一座‘纯真博物馆’。”借助着这些零碎的物品,帕慕克完成了那个纠缠8年的爱情故事。然而...



阅读全文>>
2013年10月22日 15:43

费正清: 以“治国平天下”业的汉学泰斗

费正清: 以“治国平天下”业的汉学泰斗

 
文/严杰夫

1972年5月24日,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在25年后重新回到北京。费正清此后回忆起这次故地重游时说,这次重返仿佛是“毕业40年之后的一次同学聚会”。在 “同学聚会”上,费氏夫妇见到了许多故人:金岳霖、钱端升、张奚若、周培源、陈岱孙等。他们都是当年“太太的客厅”中的老面孔。只是,“太太的客厅”的主人梁思成与林徽因已不在人世,尤其是梁思恰巧于当年1月去世。费氏夫妇再也见不到他们在中国的“最好的朋友”了。...


阅读全文>>
2013年10月14日 10:09

革命前夜的俄国日常生活

革命前夜的俄国日常生活



 

【早期的俄国工厂照片】
 
文/严杰夫
  
18世纪末,俄国启蒙思想家拉吉舍夫在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如此描绘俄国农民的生活:“四堵墙的上半截和天花 板都被烟熏得漆黑;地板尽是裂缝,上面积了足足一寸来厚的尘土;炉子没有烟囱……无论冬夏,每天早晨满屋子都是烟;蒙着猪尿泡的小窗户到晌午才能透进一点微弱的光线……”这样穷困潦倒的景象,一直以来都被大部分俄国知识分子,看作是帝俄时代农民的...





阅读全文>>
2013年10月14日 10:03

下一个四十年,世界会怎样?

下一个四十年,世界会怎样?

文/严杰夫
  
四十年前,未来学研究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曾以一本《增长的极限》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第一声警钟,从而掀起世界性环境保护 热潮。如今,曾参与撰写《增长的极限》的挪威管理学家乔根·兰德斯带来了罗马俱乐部最新的一份“报告”《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2052》中涉及的信息容量比《增长的极限》扩张了数倍,聚合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与未来学研究者,就经济、能源、自然...



阅读全文>>
2013年10月09日 13:07

穿越梦境与现实的“寻父”之旅

穿越梦境与现实的“寻父”之旅

 

 文/严杰夫
  
在西方作家中,如果要挑出一份迷恋日本文化的名单,那么一定有大卫·米切尔,与他在一起的,应该还有阿梅丽·诺冬、玛格丽特·杜拉斯等等。不过,作为同样与这个“菊与刀”国度有过亲密接触的西方作家,大卫·米切尔对日本历史的喜爱,或更甚于后面两位法语作家。
  
在大卫·米切尔已经出版的五部长篇小说中,有三部的背景涉及了日本。米切尔的代表作《云图》,以及最新一部《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02日 10:04

穿越西方文明中那些“永恒的刹那”

文/严杰夫
  
与五千年来一直以单一主体的主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相比较,西方文明最初3000年拥有两大最鲜明的特征:“多元”与“碰撞”。
  
对希腊文化推崇备至的顾准曾如此总结西方文明源头的形成:“西方文明是希腊罗马文明。分析它的成分,有希腊思想、罗马法和日耳曼人的骑士精神。要历数它的演化变迁,那是头绪纷繁的。”的确,“纷繁”一词用来形容古希腊之前的西方文明,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在近3000年的时间里,从...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27日 08:16

刘香成镜头下的过去三十年

刘香成镜头下的过去三十年

 

 

/严杰夫 

 

“中国梦——刘香成30年摄影展”冒着申城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在由曾经的世博会中国馆改造而来的中华艺术宫展出。或许是考虑到许多观众会因为酷热的天气而错过展览,同名同主题的《中国梦》影集便由后浪出版公司于近日整理上市,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更近的观察和欣赏刘香成那些经典作品的机会。

 

相对于展览而言,影集中的作品要稍多,累计共有111幅。刘香成的这些“中国梦”作品,在创作时间上可分为...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19日 11:56

告别暴力, 来自茨威格的“遗书”

告别暴力, 来自茨威格的“遗书”

 
文/严杰夫
 
 “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在自己的遗书中,斯蒂芬·茨威格如此表达自己对巴西的热爱。
  
落于流亡的茨威格在巴西这个对欧洲世界极为陌生的国家,度...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07日 10:43

致命的沉默:精神分析史上的一出悲剧

致命的沉默:精神分析史上的一出悲剧



 

 文/严杰夫
  
1936年,在弗洛伊德的80诞辰上,托马斯?曼、罗曼?罗兰和其他近200位西方知识分子给予弗洛伊德如下的评价:这位勇敢无畏的先知和救人疾苦者,他一直是两代人的向导,带领我们进入了人类灵魂中未曾有人涉足过的一些领域……如果我们这个种族有什么业绩能够永垂青史的话,那就是他探索人类思维的深度所创下的业绩。”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法在现代西方文化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另一方面,从弗洛伊德...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06日 12:49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部传奇传记的重生



 

 
文/严杰夫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用来形容新版《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出世”可谓是再恰当不过。还记得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刚出版时的盛况,人们对这位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在解放后经历的好奇,令这本书甫一问世即一售而空。殊不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本书此后就一直未能再版,从而令此后众多想要了解陈寅恪晚年生活的读者陷入“一书难求”的困境。今天,《陈寅恪的最后20年》经过重新修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