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刘香成镜头下的过去三十年 - 严杰夫 - 多余的话

 

/严杰夫 

 

“中国梦——刘香成30年摄影展”冒着申城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在由曾经的世博会中国馆改造而来的中华艺术宫展出。或许是考虑到许多观众会因为酷热的天气而错过展览,同名同主题的《中国梦》影集便由后浪出版公司于近日整理上市,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更近的观察和欣赏刘香成那些经典作品的机会。

 

相对于展览而言,影集中的作品要稍多,累计共有111幅。刘香成的这些“中国梦”作品,在创作时间上可分为两段:拍摄于1976-1983年的这部分作品,选自1983年出版的那部《毛泽东以后的中国》;剩下的30多幅作品则均创作于1996年以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影集也可看作是对刘香成30多年来创作的“中国主题”作品做了一个梳理。

 

第一部分摄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照片,曾被画家陈丹青评价为见证了中国的“第二次解放”(相对于布勒松用以见证中国“第一次解放”的那些照片而言)。在这部分作品中,旧时代的特征还未全然褪去:譬如第4幅中拍摄的上海外滩,第41幅中的北京军事博物馆,巨大的伟人肖像透露出革命年代尚未远去的背影。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新的时代已然悄然到来:摄于上海豫园茶室的第18幅中照片中,人们在悠然自得地饮茶聊天。这一场景我们似乎在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中似曾相识,不过在刘香成的镜头前,饮茶的人们显然已不再像面对安东尼奥尼时那样警惕。这幅照片的注释里也标注到:这里鼓励待业青年卖瓜子、花生和香烟。很显然,回归正常生活已经成为时代重要的命题。同样第29幅照片中,那些在天安门广场上复习的青年,也都已经发觉自己曾失去的以及不能再错过的人生。这些照片都用冷静的镜头语言直白地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多么想要赶紧夺回时间,想要弥补‘失去的几十年’”。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当然更是那个时代的重要话题,刘香成自然不会错过捕捉这方面的场景:第14幅照片拍摄到的小泽征尔与中央乐团的合作瞬间,第57幅作品中拳王阿里在参观故宫时表现的调皮神情,无不都散发出一种奇特的气息,正如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西方人普遍表现出的好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第34幅作品中拍摄的是美国设计师来华举办新中国的首场时装秀的场景,在更衣室里,设计师在与模特交谈,而他们的上方则悬挂着领袖的大幅画像,这样的镜头语言显得格外的意味深长。

 

似乎是突然,刘香成的镜头就从1983年大幅跨越至1996年。在这后一阶段里,1996年以后的中国进入了一种天旋地转的发展进程。在第80幅作品中,1996年时,模特出现在中国最时尚的城市——上海的街头时,依然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但在时隔14年的2010年,中国就已经有了不亚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展馆和欣赏群体,在第100幅作品中,观众在美术馆前摆资自拍,他们依旧是艺术和时尚的围观者,但他们也似乎成为了14年前的那个模特,是时尚或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同样的,在第85幅照片里,1996年“摇滚青年”崔健右斜的脸上挂着的叛逆表情中藏着些羞涩;但在第105幅照片中,新一代的“叛逆者”郭敬明在镜头前却充满了自信和骄傲。两代“叛逆者”间的不同,显示的正是中国人在过去十几年间心理上经历的巨大变迁。

 

尽管两个时代如此泾渭分明,但刘香成的“叙事风格”却一以贯之。无论站在镜头前的人物还是场景,是政治人物还是名流明星亦或是普通人,在刘香成的镜头前都是在安静诉说时代的“音符”。在这种安静的镜头语言里,岁月缓缓流淌,生活一如往常,但是时代却在悄悄变换着面庞。

 

很多评论家认为,刘香成的作品(尤其是《毛以后的中国》中的作品),让外国人看到了一个革命之外的日常中国。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讲,刘香成的作品则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国度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我们从刘香成的镜头下渐渐拾起回忆中早已被隐藏起来的片段时,我们是否会再度记起,自己曾经拥有过的那些梦想——这才是刘香成镜头下真正的“中国梦”:那些在巨大的社会变迁下,在日渐功利的时代面前,被我们或遗忘或怀疑或急于丢掉的梦想、目标和豪情万丈!

 
 
 
 
话题:



0

推荐

严杰夫

严杰夫

17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基督徒,不算太靠谱,但还算正经青年。 生平爱生活、爱阅读、爱姑娘。 江湖人称“小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