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许多投资者都知道,个体心理会对市场波动产生影响,但像里昂·利维这样,将心理因素视为投资核心因素的投资大师,恐怕就不多见了。
 
对我国投资者来说,里昂·利维的名气远不如“股神”沃伦·巴菲特、“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及吉姆·罗杰斯。但在华尔街,里昂则是与巴菲特齐名的传奇人物。遗憾的是,里昂在2003年去世后,并未留下太多关于他的投资理念的文字,唯有一部名为《股价为什么会上涨》的自传式作品,成为后来者管窥他投资思想的 “秘籍”。
 
想要了解里昂的投资理念,我们或许该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和出身。1925年,里昂·利维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与许多美籍犹太裔一样,利维家族也是个商人家族。里昂的祖父1865年从波兰移民到美国,成为商贩。刚开始,里昂的祖父专门给特拉华州和哈德逊公司的平底船提供给养品。但在与著名的伊利铁路公司的竞争中,利维祖父的公司倒闭了。此后,他又合伙开办过纺织品批发公司,还有一家批发袜子的企业——利维家族公司。后面这家公司成为利维的家族产业。
 
里昂的父亲杰罗姆·利维是长子,自然也就成了家族产业的继承人。不过,杰罗姆的兴趣并不在做生意,而是研究经济学。杰罗姆研究的是如何同时实现充分就业与政府、企业的收支平衡——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问题。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杰罗姆学到了预测企业利润的能力,这使得他在投资上获得了不少成绩。当然,归根到底,杰罗姆一生的兴趣还是在经济学而非赚钱。用儿子里昂的话说,投资对杰罗姆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智力体操”。但他确确实实地对里昂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里昂自己也并不避讳这一点。据他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成了父亲投资学思想的“学徒”,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在交易中寻找模型。而这一点在里昂投身于华尔街以后,特别是在成为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合伙人之后,便成了他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凭借这项技能,里昂领悟到了“如何从内部人员股票交易的月度报告中,寻觅公司正在筹谋事项的预警信号”,这也使得他能从各种公开信息中判断出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彼时里昂已是奥本海默基金的合伙人,凭借着“公开信息”,里昂帮助公司成功地躲过了大股东所挖的“陷阱”。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伯尼·科恩菲尔德的投机客创建的基金公司购买了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的股份,并成了奥本海默的最大股东。但包括里昂在内的合伙人,都十分警惕科恩菲尔德会干预公司对股票的购买选择。这种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有一天,科恩菲尔德想给里昂介绍一位石油大亨,并试图向里昂“推销”这位大亨的油田——这位大亨想向奥本海默出售2万英亩北极油田,而事实上这些油田也由科恩菲尔德的公司控制。更蹊跷的是,这位大亨同意,如果奥本海默愿意以每英亩8美元的价格收购,那么八年之内不需要提供任何资金。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看到大亨提出的交易条件时,一定觉得这是桩只赚不赔的生意。但里昂偏偏留了个心眼。他在会见大亨之前,就咨询了标准石油公司的首席地质学家。这位学者告诉里昂,北极油田的价值应在每英亩大约50美分。事先掌握了这一关键信息,里昂迅速理解了科恩菲尔德和他的大亨朋友的“阴谋”:他们希望借着与奥本海默的交易,将北极油田维持在每英亩8美元的虚高价格上,而这正是科恩菲尔德在购买这些油田时所支付的对价。更进一步,凭着这项交易,科恩菲尔德还能顺便抬高旗下基金公司的估值,以误导投资者!
 
在里昂超过50年(如从上学时投资铁路债券开始算,则有60年)的投资生涯里,借助公开信息的投资决策,可以说已成了他的“套路”。此外,里昂也十分重视宏观经济和全球格局的变化在投资领域的影响。正如他所说的“投注经济而非股票”。里昂认为,未来最大的行情很可能会诞生于那些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国家:如印度、中国或俄罗斯。从这一角度来看,经济分析在里昂的投资理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过,假如只谈“经济学”,那只算理解了里昂投资理念的一半甚至一小半内容。因为,在里昂的投资世界里,位于核心位置的并非“经济因素”,而是“心理因素”。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里昂投资理念的独特性和原创性,而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复制他父亲的思想。
 
里昂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起源于人们的各种决策,而在这背后,起着驱动作用的就是投资者个人的心理。所以,忽视投资市场的心理因素,就像忽略“房间里的大象”一样可笑。里昂坚信,“如果不去探究背后驱使人们付诸行动的心理,即便是大泡沫也不值得去探讨”。在里昂看来,正是投资者个体的心理因素汇聚到一起,才形成了股价的上涨或下跌,甚至催生了股价的持续疯涨,以及随后而来的“泡沫破灭”和金融海啸。
 
 
《股价为什么会上涨》的第11章,小标题是“股票为什么会下跌”。从字面上看,这一章的内容似乎与全书主题相悖,但其实股票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其背后都是市场参与者的心态波动在作祟。因此,这实际上是浓缩了里昂投资理念中最核心一环的章节。
 
就在这一章节里,里昂大量分析了人们的投资行为背后体现出的投资心理:为何典型的投资者不卖亏损的股票?为何投资者常常会低估所持有的投资组合的下行风险?这些市场上司空见惯的投资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逻辑。比如,之所以投资者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是因为出售亏损股票意味着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人们对亏损的厌恶也使得人们扭曲了对事物发生概率的认知。在这样的心态下,自然也就会低估自己的持仓风险。
 
事实上,这样的心理不仅影响了普通的投资者,同时也在困扰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这就难怪我们在市场上会常常看到“助涨杀跌”的现象,反倒是所谓理性投资的行为变得极为罕见。投资市场也就此将“羊群效应”演绎得淋漓尽致。
 
或许,用一个古老的命题来阐释里昂的“投资心理学”再恰当不过:“繁荣滋生松懈,松懈滋生不可信的数据,最终这些不可信的数据又引发时代的衰败”。通俗地讲,当经济繁荣、股价高昂时,监管和会计部门在心理上就容易放松警惕,总是以为人们的债务很容易偿还,财富也会一直增长而会弥补过去的欠缺。在这种全社会心态都放松的背景下,企业就会偷工减料,尽力钻制度的漏洞去套取利润,并形成虚假繁荣的景象。但当其中某个环节(常常是一家或一类企业:1998年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2000年是互联网企业,2008年则是雷曼兄弟)出了麻烦时,所有这一切就像多米诺骨牌那样被推倒,局面立刻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音乐总有停止的时候,非理性繁荣也终有退潮的那一刻。
 
“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构成了里昂的“投资世界”。这两个因素互相作用,也使得投资市场无法成为 “绝对有效的市场”,而只能是 “相对有效市场”。因此,处在这个市场里的人,必须学会在公开信息里判断出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推测他们手中的筹码和底牌,并判断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以及市场未来的方向。正因此,在里昂看来,投资更像是一门艺术而非精密科学,并且“没有哪一套理论能够完美地阐明市场,未来也从来都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
 
在《股价为什么会上涨》里,里昂将投资的要义简明地归纳为两个方面,但我们也会察觉,还有其他因子和观念在影响着他的决策。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历史和艺术也有极浓厚的兴趣,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也有独特的想法。在这一点上,里昂的理念和查理·芒格似乎又有着某种共通之处。查理·芒格将投资的诀窍归结为“lollapalooza”效应——当一个人掌握思维模型的数量到一定程度时,就能产生一种思维上的奇观,届时无论在投资还是其他事业,他都能取得惊人的成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是里昂还是芒格,他们都在教导我们,投资就是一个漫长的信息积累和分析过程,从来没有什么“悬崖深处的秘籍”能让我们一夜暴富。正如芒格所说:“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从来不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
 
 
------------------------------------------------------------------------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话题:



0

推荐

严杰夫

严杰夫

17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基督徒,不算太靠谱,但还算正经青年。 生平爱生活、爱阅读、爱姑娘。 江湖人称“小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