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严杰夫

一本学术作品卖出畅销书的码洋,托马斯·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也有译为《21世纪的资本》)成为近年来又一本“现象级图书”。皮克提的走红,固然是“时势造英雄”,却也与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索罗等一干学界大佬为其背书有关。当然,“枪打出头鸟”,一路走红的皮克提和他的“新资本论”也立刻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大卫·哈维就是其中之一。

在哈维看来,把《21世纪资本论》看作“新资本论”显然言过其实——“他的书根本不是一本关于资本的著作”;而且,哈维认为,皮克提犯下的最严重错误在于误解了资本的定义:资本是一个循环过程而不是物,皮克提却把资本定义为私人、企业和政府持有的能够在市场上交易的所有资产的存量,不管这些资产是否用于赚钱。

哈维对皮克提的批评,是基于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所作的比较。这位纽约大学的人类学和地理学教授,可以说是如今地球上最熟悉马克思和《资本论》的学者之一。自1971年以来,他每年都针对不同人群,讲授两三遍《资本论》。不止如此,哈维的讲座日前还被出版社整理成册,起名为《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通过这一作品,我们或许能理解,为何在哈维看来,即使皮克提都这么红了,却还是无法取代马克思的地位。

哈维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最核心的线索,就是资本的理解。正如上文所述,哈维指出,马克思将资本看作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止的存在。借助那个经典的“M-C-M”公式,马克思以最抽象的形式,描述了资本运动的本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作的奥秘。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流通的公式应该为“C-M-C”。而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公式的形式就变为“M-C-M”以及“M-C-M”。这个表面上的“字母变换”游戏,实际上表达了丰富的内容:“C-M-C”是一个描述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公式;但当其转换为“M-C-M”时,商品流通就变成了货币流通,前者可看做是普通生产者间的物物等价交换,后者则其实是以货币作为了交换的目标和客体。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中,“M-C-M”这一公式最终是以“M-C-M”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实现了增值,这一增值即为“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在哈维看来,马克思这种对资本的动态理解,是《资本论》中最值得赞叹的地方。也正是皮克提在《21世纪资本论》中没有察觉到的。所以,皮克提没有“为21世纪的资本提供有效的模型”,也就无法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哈维认为,无论是马克思的跟随者还是批评者,都将这一点忽略掉了。而这也造成了众人对马克思和他思想的误读。

当然,马克思对资本运动过程的阐述,只是在描述一种社会现象,在这时他还没有直接对资本主义展开批评。只有当这种运动过程,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联系起来时,马克思才真正开始了对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抨击。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一切手段来达到提高利润率,追求剩余价值的不断产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根本来源。为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资本家必然会去压榨劳动者的劳动,降低使用成本,让利润得以最大化并持续地产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如此迫切地需要第十二个小时”的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固然是通过挤压劳动者利益和生存环境来实现的;但是,马克思及时观察到,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革命,成为了资本家追求利润率,加重剥削率的重要手段。表面上,技术革命帮助劳动者减少了工作时间。但是,机器替代人力,并未削弱而是加强了资本家对资本的控制:一方面,机器替代了一部分劳动力,制造了过剩的劳动人口,劳动者的话语权事实上降低了;另一方面,机器又将劳动力捆绑在生产线上,“劳动者越变为仅仅是机器的附属,他们可以垄断的技术就越能通过机器技术被瓦解,他们对于专制的资本的权威就变得越脆弱”。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率就这样被强化了。

更重要的是,在机器时代,“所有的劳动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同化了,如果你能操作这台机器,你也能操作那台机器”,这种去技能化现象,也加深了劳动力对资本的依附,以及资本家对资本的垄断,最终导致了社会分化的加剧。直到今天,机器替代人力的浪潮依旧在绵延不绝的发生着,并被人们兴奋地称为“机器人革命”。这样来看,富士康引进上万台机器人,是否能改善工厂的生存环境,还是反而会给工人带来更大压力,造成更多自杀案例,恐怕就要打个问号。所以,当我们面对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的作者)的激情召唤时,或许应当停下来思考思考马克思在150年前的提醒。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或许常常发问,为什么技术革新、金融创新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公平,反而使社会分化进一步扩大,普通人越加成为附属,只有少数人才能通过对技术、金融的垄断,获得源源不断的利益。在哈维看来,为这一问题提出思考路线,正是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需要去“以自己的方式阅读《资本论》”的理由。所以,在为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所撰写的书评最后,哈维说道,“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或者马克思的当代化身”。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话题:



0

推荐

严杰夫

严杰夫

17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基督徒,不算太靠谱,但还算正经青年。 生平爱生活、爱阅读、爱姑娘。 江湖人称“小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