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5年,BBC的一部纪录片风靡网络。这部名字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的纪录片,邀请了5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的一所乡村学校,用“中国式教育”来给挑选出的同学上1个月课。1个月后,用“中国式教育”上课的学生,会与仍在英式教育下的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对比,借此来显示究竟是中式教育效果好,还是传统英式教育更胜一筹。
 
 
BBC的这部片子不仅使这所英国乡村学校在中国成了“网红”,而且再度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教育优劣的讨论。我记得,纪录片的结尾是,“中国式教育”以“微弱的优势”获胜,这就似乎又给了大家对中国学校和中国教育以信心。毕竟,“西方主流媒体”不是也给了“中国式教育”掌声吗?
 
包括我在内,当时许多看了这部纪录片的观众,真的就开始思考起了当下中国教育的优点。但没想到,2016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狠狠地给了“中国式教育”鼓吹者一记耳光。于是,我才恍然大悟,BBC纪录片里衡量比较的标准,其实还是在于考试结果,这不正是中了“中国式教育”的下怀。而这种比较恰恰就忽略了教育的本质:真正好的教育是基于人性出发的,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培养出拥有完全人格的“社会人”,而不只是一个“考试机器”。而这正是“中国式教育”最缺乏的东西。
 
为什么说“中国式教育”缺乏“人性”,我想先来讲一讲下面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最近大众关注的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4月17日,央视新闻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底开始,数百名在校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对此,许多家长都怀疑,这种集体爆发的不良反应是与学校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土地有关。
 
 
常州外国语学校前身是江苏省常州中学的初中部,是常州市最好的初中之一。江苏省常州中学成立于清朝末年,100多年来培养了无数名人名士,瞿秋白、钱穆、吕叔湘、刘半农等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人物均曾在这所学校就读。而作为这所学校的初中部,在前几年与高中部分开独立办学之后,依旧是当地家长心慕中自己孩子上学的“首选”。
 
事实上,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发生早已不是“新闻”。在其新校区规划选址之初,就曾经饱受过质疑。2014年,学校旁污染地块的管理部门常州新北区政府,曾试图对其进行商业开发,并且已与菲律宾SM集团签署协议,规划在这一地块上建造大型购物中心。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邻近的另一所学校的质疑,最后不得不只能终止。
 
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新校区正式落成,近3000名学生搬至该校区就学。同年12月,学校周边即出现刺激性气味,导致不少学生身体不适。由于家长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担忧,2016年1月,常州外国语学校不得不决定,在区政府表示空气质量达标之前实行短期停课。但没多久,当地政府就表示,经过检测学校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经校方公布了检测报告。2016年2月下旬,常州外国语学校通知学生回校报道、复课。在此后,就发生了央视新闻报道的事件。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央视曝光后,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却“义正辞严”地发布了一份声明,坚称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符合检测标准,同时表示目前学校教育秩序正常,而并没有发生央视所报道的数百名学生出现异常的情况。另外,声明还强调,经过医院体验后,仅有100多名学生检查出异常,而这种“异常”的原因还是由精神压力过大、自身免疫缺陷等问题造成的,并不能确定和污染有关。
 
面对各大媒体的质疑和家长的呼声,我不明白的是,为何当地政府不能完全披露常州外国语学校选址的流程和依据,并真切地回应家长的吁求。毕竟作为精英学校的家长,不太可能会无故寻找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麻烦吧。幸运的是,目前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已经前赴调查,教育部国家督导也前往当地牵头进行专项督导。究竟真相如何,想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污染事件,事实上并不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界曝出的个案。就在常州污染事件爆发的前一个月,江西上饶的一所小学也曾被媒体曝光出有校舍污染的问题。
 
上饶小学的“故事”是这样的。上饶市广丰区萃始小学老校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年前雨水集中,学校教学楼护坡墙向外侧移,学校发现安全隐患后,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随即被决定整体搬离,租借同城一个幼教中心的新建教学楼作为临时教学场所。
 
 
初看起来,上饶教育部门的决定不可不谓决断,似乎与前面故事里常州教育部门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各位看官别急着下结论,这个故事还没结束。
 
事实上,幼教中心的这个教学楼并没完全建完,只是一个毛坯楼。用家长的话来说,“教室和走廊地面全是水泥,学生一走动就到处都是灰尘。学生和老师就这样成了吸尘器,有许多老师也不得不戴着口罩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不止于此,由于这幢教学楼还没有完全完工,楼内的消防设施也都尚未投入使用,消防栓内均没有水,一旦楼内由于人为活动发生火灾,全楼3000多名师生的安全将不堪设想。就是这样一个尚未完工的教学楼,却成为“祖国花朵”们成长的摇篮。
 
诚然,在很多人看来,江西上饶的“故事”比起江苏常州的“事故”可能不算个事儿。但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地方事件发生的原因其实大同小异。无论是常州外国语学校遭受到污染,还是江西上饶小学的临时安置,背后凸显的是教育部门对学生乃至于老师个体的无视。
 
长久以来,在“中国式教育”的大环境里,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出的是一批教育官僚,在这些教育官僚的意识里,如何建造和孵化出服务于考试的教育机构,才是他们看来最为重要的任务。在这个任务面前,学生的健康、人格、道德、心理全都被消灭无视。所以,在被污染的土地上建造学校也好,在尚未竣工的楼内上课也好,在这些官僚的眼中自然也就算不上是重要问题。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它常常带来的是对人性的泯灭。于是,我们才会看到教育的悲剧不断上演。而有多少人还记得上海的“毒校服”,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广西的一群小学生冒雨欢迎几个领导,那一句“让领导先走”恐怕更是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里了。今天的“毒学校”、“毛坯教学楼”自然也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到那时,我们便又可以心安理得地讨论中西教育的孰优孰劣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话题:



0

推荐

严杰夫

严杰夫

17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基督徒,不算太靠谱,但还算正经青年。 生平爱生活、爱阅读、爱姑娘。 江湖人称“小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