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严杰夫
 
“宝万之争”仍在发酵。12月23日,万科集团再度发布声明澄清,“不欢迎”宝能并非“看不上它”,而是在于万科可能改变宝能的文化。而就在同日早些时候,王石拜访了海外著名投行瑞士信贷,并在此间的演讲中透露,愿意照顾宝能诉求。
 
从最初明确表示“不欢迎”,到今天努力解释澄清并没有低视对方之意,可以看出王石对“宝能系”的态度正在经历一种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而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一方面是王石对舆论之前显得过于自信而做出的误判;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王石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职业的态度,来面对“宝能系”这一“野蛮人”。
 
王石的“傲慢与偏见”,坊间对此批评已经颇多,我们在此就不再详细评论。在此文中,我更想谈一谈王石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的“非职业性”。事实上,无论是公关处理,还是对公司治理的理解,王石在此次“野蛮人事件”中均没有表现出人们印象中的那种职业性,甚至有时显得过于业余。
 
  公关处理上,王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以及“宝能系”未明确表露增持动机时,就迫不及待质疑对方的举牌动机、信用高低,以及资金合法性这一系列敏感问题,实在显得十分唐突。而反观“宝能系”,在王石那接近“挑衅”的发言后,也不过低调地发布了两篇正统的官方回应公告。无论出身如何、信用高低,起码在舆论上,“宝能系”的行为就相对职业的多。
 
其实,王石自己也透露,姚振华在与其长谈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要打破万科管理结构的意图,并明确表态要继续推举王石作为“旗手”。起码在这一层面,姚振华增持万科并没有怀有太大的“恶意”。
 
但作为上市公众公司的管理者和创始人,王石却没有严谨地评估自己的发言后果,而为了显示优越感就化身“公知”,在社交媒体上大肆评论对方,他所表现出的不理智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要知道,在今天的A股市场,哪怕是市值再小的公司董秘,都懂得对公众和媒体要惜字如金、自斟自酌这个基本道理。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宝能系”触发了这场“资本战争”,而是王石17日在朋友圈内发布的那段话挑起了事端。而王石在最初的言论中,情绪化地对收购方(显然也已是股东)表露出厌恶之情,更是混淆了“公共知识分子”和企业家这两种身份。
 
更重要的是,王石在这次“野蛮人举牌”的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对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解,也不太像一位理性的、优秀的现代企业家。
 
谈到现代企业治理,我们无法绕过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企业的创始人、出资人以及管理人之间的关系。经典的商业管理理论和案例,似乎都已经显明,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创始人、出资人和管理人之间出现分离并非就是坏事,在很多时候更是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自我改革和发展。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是属于对公司股权控制较好的例子。但即使这样,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分别持有的股权也不过都在6%左右。在前十大股东中,谷歌的股权大部分被黑石、先锋这些投资基金所持有。更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创始人早已淡出公司管理层,现任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只持有公司1.3%的股权。而谷歌核心产品研发的领导权,也已在2014年交授给副总裁桑达尔•皮查伊。可以说,谷歌的创始人、出资人和管理层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三权分立”。
 
当然,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设立了很好的制度,来帮助自己实现对公司的控制,那就是双层股权结构。佩吉、布林和施密特等谷歌的创始人和管理层持有的是B类股,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10股的表决权。这一制度安排帮助谷歌抵御了“恶意收购”。
 
另一家明星公司苹果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乔布斯作为苹果的创始人,在1985年却被董事会“踢出”公司的故事,恐怕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要知道,即使这样,当时乔布斯仍然持有公司11%的股权。而到2011年乔布斯在苹果再度离任时,他只占有公司0.6%的股权。
 
所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万科分散的股权的确是正常现象,也有助于企业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作为这样的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对“野蛮人入侵”做好心理和制度上的准备,你要么像谷歌那样设立严格的制度安排,来避免“野蛮人”的袭扰;要么像乔布斯那样,即使被赶出自己创立的企业,也能依靠强大的意志东山再起甚至于“王者归来”。
 
但遗憾的是,在这次事件中,王石很显然并没有在心理或制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理解并应对现代企业经营中很正常的“野蛮人”现象,却以一种十分业余的方式来予以应对。从这个层面来说,王石的企业治理观念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万科之所以会面临今天的局面,就在于王石过于相信下面这个虚构的事实:万科等于王石、王石也就等于万科。也就是说,在骨子里,王石在看待企业管理的时候,仍抱持的是一种“家天下”的思维。
 
其实,不仅是王石,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已经超过20年、现代企业制度观念普及超过30年的今天,中国人对待企业治理仍大多持有传统的“家族观念”,而甚少有创始人或管理者,能够理性理解、看待创始人、股东和管理人这几个角色的不同分工。也正因此,许多企业家和财经媒体,才会对王石和“宝能系”之争感到惊讶,也会对万科感到惋惜。而纵观现代企业的发展史,创始人、股东、管理人之间的斗争,不正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吗?类似的案例在硅谷等创业企业集中地,恐怕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所以,无论是王石,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首先应该纠正的一种态度就是诚恳地接受这样一件事实: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在资本面前,人人平等。所谓的价值观和道德,这些都不是可以拿来作为应对市场和资本纷争的说辞。我想,在资本市场上,试图依靠“嘴炮”来实现目的的企业家,最后恐怕只能成为宋襄公这样的历史笑话。
 
 
有意思的是,王石在朋友圈“爆发”的前夜,还在为褚时健的新书宣传,并称十分敬佩褚时健的企业家精神。但从这次事件中来看,王石显然没有真正理解褚时健,更没能理解褚时健精神。因为褚时健曾经的遭遇,不正是出资人和管理人之间纠纷和冲突的最好案例吗?
 
所以,聪明的企业管理者不仅知道如何通过舆论,来为企业治理的稳定而争取支持;也能够对外来资本的侵袭及其带来的后果,予以理智地应对和接受。毕竟,对于市场和资本来说,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才有资格谈论道德和价值观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话题:



0

推荐

严杰夫

严杰夫

17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基督徒,不算太靠谱,但还算正经青年。 生平爱生活、爱阅读、爱姑娘。 江湖人称“小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