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家后院》:周氏三兄弟的遗物 - 严杰夫 - 多余的话
文/严杰夫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上做了一场演讲。这就是那场著名的 “娜拉走后怎样?”。在演讲的最后,鲁迅表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说到这里,我想,鲁迅一定会想到一个人,也就是自己在绍兴老家娶的原配——朱安。
 
去年读乔丽华的《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时,就曾经被朱安的那句“名言”震撼过。1944年10月,为了保护先生留在北京的藏书,受许广平之托,鲁迅生前的好友学生前往拜访朱安并与其交涉。在说明来意之后,朱安即向来者说了下面这一段话:“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李伶伶在新书《周家后院》里提到这段场景时,则如是评论道,“这呐喊,比鲁迅的《呐喊》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别以为小人物人微言轻可以被冷淡地忽略和残忍地漠视,他们手里也握有真理,心里也藏有哲理。他们跟大地贴得最紧,跟自然靠得最密,活得也最人性。”所以,我们再回头去看鲁迅当年在北女师做的那场著名演讲时,一定会更加好奇当时先生内心复杂的情绪,更何况就在台下还坐着后来两地书里那个顽皮淘气的“害马”——许广平。或者,朱安就是这样,永远是鲁迅先生心底一块不情愿却无法抹去的伤痛。
 
这么多年来,在所有的课本中,鲁迅始终被描述成一位圣人、一个战神,在他的名字前面曾经有“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这五个形容词的最高级。这当然不是那位历史上真正的“大先生”,这不过是意识形态运动下造出的另一个虚假偶像而已。所以,李伶伶的这部《周家后院》,最重要价值就在于,鲁迅先生被还原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而不再是一尊虚假的神。而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周家后院》从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三兄弟及其家庭成员的最终归宿,可谓是一部周氏三兄弟的传记。在我们接受的常识中,这三兄弟“脸谱化”了的形象差距甚远,除去那神一般的鲁迅先生,“二先生”周作人则是“秦侩”式的“丑角”,而“三先生”周建人则大部分时候都籍籍无名,更不用提有多少人会知道,解放初期他曾和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同做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了。然而,三兄弟毕竟是血肉相连的三兄弟,无论他们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始终都在彼此的人生中产生着无法忽略的影响。甚至我们是不是可以夸张地说,这三兄弟最终的归宿,就是各自人生的初期,彼此相互影响的后果。于是,在李伶伶这里,三兄弟有的不再是“色彩”鲜明的“脸谱”,他们终究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周家后院》:周氏三兄弟的遗物 - 严杰夫 - 多余的话
 传说中的八道湾十一号
 
尽管在文字上是无畏的斗士,可是在家庭生活中的鲁迅似乎就缺少了点“斗争”和“革命”的勇气。于是,作为儿子,他对母亲强加给自己的“礼物”只得逆来顺受;作为大哥,他对弟弟扔来的“诬蔑”和“丑化”也是极尽忍受却一言不发;而作为长子,他甚至理想化地想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就为了三兄弟永远也不分开。这样的鲁迅,哪里还看得到“直面惨淡人生”时的那种斗志,哪里还看得到“正视淋漓鲜血”时的那种胆气,更别提那“痛打落水狗”时的豪情了!在这些伟大的背后,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呕心沥血、忍辱负重的普通书生。所以,深究起来,鲁迅先生这一辈子不能不说充满了遗憾:他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可是在媳妇问题上最后还是忤逆了母亲;他努力做一个好大哥,可是却还是在弟媳的撺掇下弄得兄弟反目;他努力做一个好爸爸,只可惜儿子出世不久就撒手人寰。这样一个身前身后被举世敬仰的大文豪,也跟普通人一样随时都有不如意,不是吗?或者,有人会怀疑,写了太多先生的弱点,会把先生的形象给“写下去”。这当然是一种毫无理由的担心。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我们才会在先生惯常的冰冷下感受到股股温暖,我们也才会在先生那似乎机器似的坚硬下触摸到许多柔软。
 
如果一定要说鲁迅先生这辈子有什么“硬伤”,除去朱安不算,那就是与弟弟周作人那充满了疑问的“反目”。在所有关于周氏兄弟的著作中,这一“迷案”要么被不负责任地胡乱诠释,要么就是被作者小心地按下不表。在当事人都已仙逝的今天,这桩公案自然也就永远成了无解的“迷”。止庵在《周作人传》中提及此事时,罗列呈现了许多相关人的叙述和意见,只是谨慎如止庵者,不可能就武断地给读者提供一个不负责任的判断。而李伶伶在这本《周家后院》中,却通过对鲁迅、周作人及其妻子——羽太信子间的利益关系及各自的性格分析,初步推得经济纠纷才是兄弟反目背后的实质原因。这一结论应当是凭借目前的已知信息,所能得出的最佳答案了吧。所以,尽管李伶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鲜明地否定了周作人的“丑事”,但很多时候,她笔下的那个周作人同鲁迅一样,却也有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但却令人同情之处。说到底,人的命运有太多是取决于性格,所以周作人性格里“绅士鬼”和“流氓鬼”这一对矛盾体,正是在关键时刻决定了他只会采取“明哲保身”的两面派立场。就是这样一个小时候靠大哥、长大了靠老婆的慵懒文人,要他去想通政治上的是非曲直,并及时站对队伍,的确有点强人所难了吧。
 
关于周氏三兄弟的那些往事,就这样在李伶伶这本三百多页的《周家后院》里被缓缓道来。可以说,如果抱着猎奇的心态,想要在书里找到新鲜的猛料,那么你可能会感到失望,因为书中讲的大多是被证实确凿的史实,只是在叙述的时候,稍微多了一些必要的细节,以及增添了少许作者的想象。然而,李伶伶却就是用这些并不新鲜的史料,为我们拼贴出了真实鲜活的“三兄弟”。于是,我们听到的就不止是鲁迅和他家庭的故事,而是一段关于绍兴周氏的真实传奇。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在“朋友圈”转发,并推荐“严杰夫的约柜”。:)
 
《周家后院》:周氏三兄弟的遗物 - 严杰夫 - 多余的话
 
 
 
 
 
 
 
话题:



0

推荐

严杰夫

严杰夫

174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基督徒,不算太靠谱,但还算正经青年。 生平爱生活、爱阅读、爱姑娘。 江湖人称“小胖”。

文章